在过去不久的的“双十一”狂欢网购节日,出现了一组“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数字。“双十一”当日,支付宝总销售额高达191亿元。天猫数据显示,11日零时开始的第一分钟,有超过1000万人涌入天猫平台,该数据是去年同期342万人的近三倍,订单交易量达19.2万笔。11月11日当日,天猫平台共涌入了2.13亿网民。
网民们无疑喜不自禁,享受了快捷和价格实惠的购物体验。而这背后,众多电商企业和各大银行的网银系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面对如此压力,为什么电商IT系统有没有出现腰酸腿软的情况?
如果将“双十一”订单量仔细计算一下,支付宝的核心数据库集群处理了41亿个事务,执行285亿次SQL数据语言,访问1931亿次内存数据块。在众多电商企业中,可谓是快马加鞭,一骑绝尘。
其实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淘宝,或是支付宝,之所以能够在每年巨量的用户访问量和支付请求中如履平地,绝不是一个偶然。早在淘宝网成立之初,企业对于IT系统的性能建设即有多种的探索和规划。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作为国内首家引入正规化性能测试建设的电商企业,终于让它的IT系统无惧访问量“波峰”,在“双十一”中挺直了腰杆。
作为电子商务支付环节的另一方参与者,银行系统也接受了一大挑战。在银行IT系统中,无论是网银,还是最为关键的核心系统,都是性能考验的关键部分。
天猫第一分钟的处理能力按TPS(每秒完成交易数)计算是3200,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了。但天猫并不孤独,中国工商银行的核心系统日常高峰时段的TPS在3300上下,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的核心系统日常高峰时段交易处理能力也接近3000TPS。银联8年前就已经超过6600TPS。中国邮政储蓄储蓄银行的核心系统逻辑大集中技术验证时甚至达到了12000TPS的情况。这些各大银行与阿里巴巴淘宝的一大相同点,就是在建设IT系统的同时,已将性能的验证和优化作为IT建设的一大重点任务,引入了在业界作为工业规范的性能验证工具,并建立了符合银行自身特点的性能测试方法和流程。
在过去十年,大型IT系统的处理能力一直呈几何级数增长。现在很多时候需要验证的是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交易处理能力。有效的性能测试,是更加仿真的测试,不仅模拟电商用户的交易行为,还要模拟用户的网络,用户地域等情况。当然我们还需要性价比更高的测试,因为采用传统方式,如此大规模的测试在测试软硬件的投入上是千万甚至亿元级的投入。作为电商领头羊的阿里巴巴淘宝无疑是找到了其中的黄金平衡点。而国内的其他电商企业,也已紧随其后的,比如国美已在近期引入性能测试工具,并建立适合自己的电商平台包括SAP系统的性能验证流程。而其他的电商企业,在探索性能测试之路上,尚有距离。要让电商无惧未来的“狂风巨浪”,还需要为其IT系统性能找到“撑腰”的支点。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
相关推荐
-
电商可以用这些工具进行大数据分析
Grommet是一个线上零售商,专门针对小额顾客产品,正在使用分析方法帮助为促销出谋划策,从网站上和社交媒体账户上吸引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