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Qlik高管】拥抱数据分析新时代 让企业听到数据的声音

日期: 2017-06-19 作者:乔俊婧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进入数据分析的新时代,以往有局限性的、线性的数据分析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企业需要听到数据的声音,能够对庞大的数据源进行深度分析,将数据真正应用于现实并基于数据做出真正有影响力的商业决策。

近日,可视化分析公司Qlik举办的Qlik Sense Tour 2017 中国首站北京峰会圆满结束。此次活动吸引了200余家企业的参与,其中Qlik在国内的合作伙伴百度、神州数码、海尔和联想等公司还分享了他们通过释放数据、让数据说话而从中受益的宝贵经验。TechTarget记者更有幸与Qlik 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潘应麟 (Arics Poon)先生和Qlik亚太区制造业和高科技市场开发总监Jeremy Sim面对面,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在大数据应用方面有哪些尝试,以及在利用数据分析推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有哪些思考和准备。

数据不一定要“完美”

很多企业制造商拥有大量数据,也会从IT的角度管理这些数据,但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地让用户去使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探索。

Jeremy表示,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通常是企业认为自身的数据还没有整理好,想要等到数据整理好了再交给用户使用。但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都在不断地迭代更新,拥有的数据不一定“完美”,如果从IT的角度思考,单纯地追求“完美数据”可能会事倍功半。

Qlik亚太区制造业和高科技市场开发总监Jeremy Sim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并非拥有“全部”数据才可以进行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一定要有清晰的需求和目标: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更加关注哪些因素?想要达到哪些目的……带着目标做分析,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数据分析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调整,发现问题的过程。企业在数据分析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如果发现一些数据并没有整理好,或者IT在某些方面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也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样从一个用户的角度与IT进行合作。比如可以利用Qlik的关联性模型,整合不同的数据,进一步地完成数据分析和探索。

选择QlikView还是QlikSense?

过去Qlik在国内的客户都是基于QlikView完成传统的工作,但从最近一年的情况来看,很多客户都在寻找一个更加合适的数据分析平台,希望可以有一个更加灵活的平台可以满足不同的场景。潘应麟先生表示:“现在的新客户90%以上都是会采取用Qlik来部署他们未来的数据探索和分析等方面的工作。”

Qlik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潘应麟先生

Qlik Sense不仅仅停留在满足企业报表分析的阶段,在技术探索和在移动端的使用方面对未来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更加需要灵活性的企业在完成一些技术探索方面的工作时,Qlik Sense是一项不错的选择。潘应麟先生认为,在未来一到两年的时间里,会有更多的企业选择使用Qlik Sense作为他们新的应用场景的部署。

选择QlikView还是QlikSense,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场景需求。潘应麟先生举例说,联想从去年开始在新的场景中使用Qlik Sense支持他们的工作,但对于原来使用QlikView的部门没有太大的影响。

QlikSense可以支持用户在移动端使用,未来可能在云端提供支持。关于未来用户应用的场景中可能涉及到一些专用的设备,比如在IoT的环境不一定使用移动设备而使用专用设备,如何获取和展示这方面的数据分析场景,Qlik会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数据素养是一种文化转变”

联想和海尔在峰会演讲中都曾提到,他们希望每一个员工都变为一个CEO,每一个员工都变为一个分析人员。这就需要员工具备阅读、处理、分析、运用数据的能力。而这四种能力可以总结为一个词——数据素养。

潘应麟先生阐述了他对于这个词的理解:“企业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利用可视化工具,绘制一些绚丽的图形。数据分析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企业每个员工都应该具备阅读数据、分析数据进而应用数据的能力,这就是一个企业要具备的数据素养。”

海尔在峰会演讲中也提到,Qlik不只是一个数据分析平台,对他们的企业而言,也带来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转变。企业员工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素养,并非要求他们成为非常厉害的数据科学家。员工需要在拥有相关数据之后,可以独立进行探索和分析,能够与领导和同事分享问题所在,并提供解决方案。这在未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无论是在云端和移动端部署,技术的问题并非难点,而数据素养的培养无疑对企业员工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合作方式“因客户而异”

每一个客户的情况,要求不同,Qlik采取的合作方式也不同。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通常采用Qlik的产品在内部做一些分析。因为互联网技术方面有比较大的优势,所以他们在很多应用场景中可能会选择基于公司平台做定制性的开发分析,但在维护开发方面就需要花费很大精力。这种情况促使互联网公司选择与Qlik合作,帮助他们在业务方面进行分析。

谈及与Teradata的合作,潘应麟先生表示,Teradata的需求是加快非结构化数据部署速度,快速获得数据源探索结果,他们是基于自身平台对Qlik的软件进行优化完成数据分析工作的。

还有一些公司本身已经开发了很多应用技术来加快他们在海量数据方面的存储,但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数据有效地展示出来,如何从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客户?他们选择和Qlik合作,帮助他们完成基于场景的数据挖掘,给用户提供真正有业务场景与应用场景的价值。

“现在很多客户和合作伙伴要求将他们已有的一些应用软件嵌入到Qlik Sense的平台技术中,把数据探索和分析的能力捆绑在具体的应用场景里面。这方面也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潘应麟先生补充道。

未来Qlik会继续利用自身丰富的行业经验与客户进行分享,与合作伙伴建立更深层次的应用场景,帮助他们更加充分地利用Qlik的平台完成数据分析。在Qlik Sense平台方面,Qlik将继续支持用户利用该平台实现数据分析的灵活性,实现全球数据探索的协同工作。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作者

乔俊婧
乔俊婧

关注商务智能及虚拟化领域技术发展,专注网站内容策划、组稿和编辑, 负责《数据价值》电子杂志的策划和撰稿。喜欢桌游,热爱音乐,吃货一枚。

相关推荐